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增效和减污降碳,加快绿色化改造。加快行业节能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推广新一代清洁高效可循环生产工艺、节能减碳及过程强化技术等,持续推进典型流程工业能量系统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鼓励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废塑料、废弃油脂、废橡胶、磷石膏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和应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培育石化、化工产品循环利用新模式。到2025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超过65%,新产生的磷石膏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大宗产品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达到国家规定要求。
化工产业是我省优势和支柱产业,是我省重点打造的“51020”现代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绿色转型保护长江生态的关键领域。为深入贯彻习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国家关于推动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加快推进我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制定本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创新驱动、集约集聚、绿色低碳、本质安全的原则,以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安全化为方向,稳步推动化工产业结构体系升级、技术路径创新、发展模式优化,形成产品结构优化、区域分工合理、产业集中布局、园区绿色循环、发展安全高效的现代化工产业体系,加速化工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化工产业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我省由化工大省向强省迈进,为我省建设制造强国高地、努力建设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
经营规模稳步增长。到2025年,化工产业实现营业收入力争过万亿元。培育5家营业收入过500亿元企业、10家过100亿元企业、20家过50亿元企业。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推进“油转特”“油转化”项目建设,实现石化行业由“炼油化工型”向“化工材料型”转变。先进高分子材料、磷系新材料、现代煤化工、高端电子化学品、新领域精细化工及新型功能肥料等高端化工快速发展,占比超过50%。
产业布局更加合理。到2025年,培育3个过1000亿元化工园区、7个过500亿元化工园区。力争建成世界级磷系新材料产业集群、国家级现代煤化工生产基地、中部地区重要石化产业基地、国家级新型功能肥料保供基地及国家级高端电子化学品专区。
绿色安全成效显著。到2025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超过65%,新产生的磷石膏全部实现无害化处理。大宗产品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达到国家规定要求。本质安全水平显著提高,有效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
数字化建设深入推进。到2025年,在重点化工企业建成一批智能化工厂、数字化车间,主要生产装置自控率达到95%以上,合规化工园区基本建成智慧管理平台,建成10个左右智能制造示范工厂、5家左右智慧化工示范园区。
1.加快推进武汉炼化一体化项目建设。依托中韩石化,推广应用新工艺新技术调整炼油装置结构,优化乙烯裂解原料,优化炼化一体化资源,进一步完善环氧乙烷、碳五、碳九、芳烃等4条高端石化产业链,延伸打造乙烯、丙烯等2条高端石化产业链,开发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茂金属聚乙烯、茂金属聚丙烯等高端化工产品,研究布局乙烯丙烯酸共聚物、聚烯烃弹性体、环烯烃共聚物等重大发展战略项目,重点发展膜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汽车轻量化材料、高端专用化学品及其他绿色环保型化学品,高端产品占比达70%以上,实现“炼油化工型”向“化工新材料型”转变,建设一流生态化工园区、国家重要石化产业基地、长江中游重要化工物流基地和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2.支持荆门石化建设中国石化转型发展示范标杆企业。在国家“双循环”“双碳”战略背景下,对接中石化“一基两翼三新”的产业发展布局,力争国家同意启动荆门石化1000万吨/年常减压装置技改工程,推进“油转特”形成三条线,加工石蜡基、环烷基、中间基原油,优化组合特色技术,新建60万吨/年环烷基特种油高压加氢装置。推进“油转化”转型升级,新建催化干气制丙烯、芳烃抽提、丙烯下游产品、氢化三联苯等装置,实施2#催化装置LTA改造、裂解汽油加氢装置改造,建成荆门百万吨特种油、百万吨化工产品生产基地,特种油品总量达到143万吨/年、化工原料总量达到161万吨/年,高端特种油品占比58.85%,汽柴油产品收率(对原油)降低至36.9%,打造中部地区高档润滑油、基础油及绿色环保特种油蜡基地,实现荆门石化向中型炼化特一体化企业转型升级。
3.推进金澳科技向高端先进化工材料突破。推进金澳科技油品升级深加工项目建设,实现炼油与烯烃、芳烃一体化布局,实施“降油增化”,完善“油头、化身、精化尾”产品链条,加快轻烃制丙烷、异丁烷正构、丙烷脱氢装置、电子级碳酸二甲酯、电子级碳酸甲乙酯、高性能聚丙烯等高端先进化工材料项目建设,形成类品更全、技术更高、竞争力更强的高附加值系列产品,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着力完善原油配套管网及原油储备库建设。加快推进魏荆输油管线万吨/年输油能力。加快推进监利长江石化专用码头项目—金澳科技输油管道建设,实现700万吨/年输油能力。争取国家支持在荆门市建设400万立方米国家原油战略储备库。
1.提高磷化工产业集中度。推行“采选加”一体化,引导采矿权向磷化工龙头企业集中、向高端产能集聚,加快全省磷矿资源与产业布局融合。推动磷化工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集聚发展,依法依规对没有采矿权、产品中低端、排放较高且磷石膏综合治理能力差的“小散乱污”企业实施淘汰退出,力争省内前5家磷肥企业产能集中度达到70%以上,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领军企业。
2.有序发展磷系新材料。发挥我省丰富磷矿资源优势,充分利用湿法磷酸精制技术,开展湿法磷酸的梯级利用,支持万润新能源、融通高科、邦普宜化、云图控股、川发龙蟒等企业有序发展磷酸铁、磷酸铁锂、六氟磷酸锂、聚偏氟乙烯等磷系新能源材料,配套发展锂电池隔膜、负极材料、储能系统、动力电池等产业,延伸磷化工产业链,力争建成磷酸铁200万吨、磷酸铁锂150万吨产能,打造全国新能源锂电池正极材料及电解液重要生产基地。积极开发高分子量有机磷阻燃剂、有机磷齐聚物和高聚物阻燃剂、反应型有机磷系阻燃剂等磷系阻燃材料及制品。
3.培育壮大精细磷化工。充分利用热法磷酸和精制湿法磷酸,重点开发磷系、氟系精细化工产品,电子级氢氟酸、电子级氟化铵、无水氟化氢、氟化钾、全氟己酮、六氟丙烯等产品;支持兴发集团发展电子级磷酸、硫酸、氢氟酸等高端电子化学品,巩固电子级磷酸质量全球领先,国内市占率超过80%,电子级硫酸质量全球先进,国内市占率超过20%,服务芯片国产化替代。延伸黄磷产业链,发展功能性磷酸盐、复配磷酸盐、聚磷酸、聚磷酸铵等精细磷化工,巩固我省精细磷化工全国主导地位,打造全国最大最强精细磷化工生产基地。
4.推广先进绿色磷化工技术。支持开展坑口物理选矿,通过新型光电选矿、正反浮选、双反浮选等新型绿色选矿技术,降低磷矿入选品位至18-20%,提高磷资源利用率。推广半水—二水法、二水—半水法、高剪切萃取反应、膜法过滤等磷酸生产绿色先进工艺,提高磷资源回收率。
5.建设磷化工供应链平台。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龙头引领、区域协同”原则,支持兴发集团牵头搭建湖北省磷化工供应链平台,形成磷产品价格信息中心、磷产品要素交易中心、磷产品检验检测中心、磷产品物流集散中心、磷化工金融服务中心、磷化工科技创新中心,提升磷化工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湖北省磷化工产业链实现高质量发展。
6.加强磷石膏综合治理。大力支持湖北三峡实验室建设,力争突破磷资源高效利用、湿法磷酸深度净化、磷石膏大量化应用、磷石膏无害化处理等技术难题,打破磷石膏综合治理技术壁垒。全力推进磷石膏无害化处理设施,建成3000万吨/年处理能力,确保到2025年底新产生的磷石膏全部实施无害化处理。按照“控制增量、消化存量、逐步平衡”的原则,扩大磷石膏在建筑材料、道路交通、水泥生产等方面的应用,确保到2025年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达到65%以上。加强磷石膏库安全环境监管,推动磷石膏库“一库一策”治理,严防磷石膏库渗漏等带来的安全环保风险。
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与浩吉铁路十字交汇的交通优势,面向国家煤炭深加工产业升级示范发展需求,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聚焦延链补链强链,规划建设江陵、枝江、宜都等现代煤化工重点示范区,实施差异化、高端化发展,重点打造我省煤制大型合成氨、煤制大型甲醇、煤制功能尿素、煤制醋酸、煤制高端聚酯新材料等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引导传统煤化工企业实施节能降碳、节水减污改造升级,强化能效、水效、污染物排放标准引领和约束作用,加快推广应用水煤浆气化技术、煤化工装备智能化、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等绿色低碳技术装备,加快淘汰一批固定床间歇式煤气化炉、铜洗法氨合成原料气净化工艺,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煤化工绿色低碳发展水平。
重点支持华鲁恒升建设煤制百万吨合成氨、百万吨尿素、百万吨醋酸及高端化工新材料产业项目,湖北虹瑞新材料公司建设煤制360万吨甲醇及聚乙醇酸、聚甲醛、碳酸二甲酯等新能源新材料项目,三宁公司建设煤制大型合成氨及乙二醇、己内酰胺、尼龙新材料及尼龙66项目,建设国内一流的现代煤化工产业基地,形成全国重要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示范区。
充分发挥丰富的盐卤资源优势,推动宜昌、潜江、应城、云梦等盐化工产业发展,推广零极距电解槽、氧阴极电解槽、井下循环制碱绿色工艺等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推进工业废盐综合利用,创建1-2个氢能利用示范企业,实现氯碱由“耗能”向“造能”方向转变,建成150万吨烧碱、300万吨纯碱生产能力,形成绿色氯碱化工循环经济体系。
支持兴发集团巩固卤盐—烧碱—草甘磷—有机硅产业链在行业的领先地位;支持荆州安道麦加大卤盐—烧碱—高效绿色农药基地建设;支持江汉盐化公司利用工业废盐综合利用建设40万吨烧碱项目;支持应城新都公司盐化循环经济产业链绿色转型及产品结构调整升级项目建设,推动双环科技双百万吨联碱项目改造升级,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水平。
围绕芯片、半导体及光电显示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市场需求,大力发展光刻胶、高纯试剂、湿电子材料、电子特气等电子化学品材料。支持兴福电子加强高选择性蚀刻液、研磨液、清洗剂、电镀液、先进封装用电子材料、电子特气等化学品的开发和应用,打造国内一流电子化学品专区。推动鼎龙控股加快半导体及光电显示材料项目建设,晶瑞股份加快电子级双氧水、电子级氨水等半导体及面板显示用电子材料项目建设。支持和远气体、太和气体建成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电子特气生产企业。
1.建立化工园区优化升级及退出机制。2023年底前,对省级审查未通过复核认定的化工园区,通过整改仍达不合格化工园区认定标准的,取消申请认定资格,由属地人民政府依法依规妥善做好整改或关闭退出。
2.提高化工园区的建设标准。要按照“六个一体化”发展理念高标准建设化工园区,建立安全生产风险监控体系、安全生产应急救援体系、生态环境监测监控体系、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救援体系等,提高化工园区本质安全水平。到2025年,所有化工园区达到安全风险D级。
3.建立入园项目评估制度。坚持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严格园区化工项目准入标准和准入程序,建立园区化工产业“禁限控”目录,入园项目需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行业规范和园区产业准入要求,从源头提高新引进和新上项目的质量,优化园区产业结构。
4.统筹专项资金支持化工园区建设。省级每年统筹安排专项资金,制定相应的资金管理办法,专项用于搭建化工园区省级信息化监控平台和日常运营维护,支持化工园区和信息化建设、化工企业搬迁入园和重大项目建设。
1.有序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执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等规定和能效、环保、安全、质量等强制性标准,排查淘汰落后工艺、装备和产品,限期整改不达标产能,加快推动落后产能依法依规关停退出。通过产能等量或减量置换等措施,加大闲置产能、僵尸产能处置力度,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两高”项目准入标准,建立“两高”项目审批前评估制度,严控“两高”行业新增产能,落实压减产能和能耗指标要求。
2.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推进重点领域节能增效和减污降碳,加快绿色化改造。加快行业节能技术装备创新和应用,推广新一代清洁高效可循环生产工艺、节能减碳及过程强化技术等,持续推进典型流程工业能量系统优化,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积极推进污泥无害化、资源化处置设施建设,鼓励污水资源化利用,推进废塑料、废弃油脂、废橡胶、磷石膏回收和资源化利用技术开发和应用,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培育石化、化工产品循环利用新模式。
3.切实提升行业本质安全。严格执行《湖北省危险化学品禁止、限(控)制、淘汰和鼓励政策目录清单》,严格化工建设项目安全条件审查和安全设施设计审查。深入开展化工企业装置设备带“病”运行排查整治,推进化工行业“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智能化无人”,实现特殊作业管理、智能巡检、人员定位、双重预警机制等场景应用,着力提高化工企业自动控制和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本质安全。
(一)加强组织实施。建立省领导统筹全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全局性工作机制,推进省级层面重大问题研究、重大政策出台、重点工程实施等各项工作,协调解决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困难。省直部门要强化政策协同,发挥业务指导,形成工作合力,狠抓工作落实。各市州要切实履行属地责任,细化工作要求,明确落实举措,创造性推进工作,促进化工产业安全绿色高质量发展。
(二)加大财税支持。充分发挥省级专项的引导带动效应,支持化工产业开展智能化升级、集群化发展、服务化延伸、绿色化转型、安全化管控等新一轮技术改造,支持化工园区高标准建设,促进化工和新材料产业链突破发展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智慧园区、绿色园区建设,着力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本质安全水平。
(三)强化要素保障。建立部门联合会商工作机制,优化项目选址、产能置换、核准(备案)、环评、能评、安评等审批服务。围绕龙头企业、重大项目建设,加强资金、土地、AG平台真人 真人AG 平台官网能源等要素资源保障。建立化工园区投资强度、产出强度、能耗强度、产业集群竞争力等承接产业转移综合评价体系,实施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政策。
(四)加强工作调度。紧扣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重点任务,实施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聚焦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建立产业信息报送和统计分析制度,定期监测、分析化工产业发展情况,推动重点项目早建成、早投产、早见效,加快推进我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
特别声明:北极星转载其他网站内容,出于传递更多信息而非盈利之目的,同时并不代表赞成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内容仅供参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0月1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依托长江黄金水道与浩吉铁路十字交汇的交通优势,面向国家煤炭深加工产业升级示范发展需求,加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聚焦延链补链强链,规
重磅!!CACPE丝路新疆石油化工展将于9月21日盛大启航立足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为推动油气产业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实施《加快推动新疆尔自治区石油天然气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健全现代石油天然气发展体系,着力延链补链拓链强链,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促
4月15日上午,国际氢能冶金化工产业示范区新能源制氢联产无碳燃料配套风光发电一体化示范项目奠基仪式在内蒙古包头达茂巴润工业园区钢铁稀土原料加工园举行。据了解,国际氢能冶金化工产业示范项目是由水木明拓氢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投资建设,项目总投资400亿元,建设年产30万吨新能源制氢、120万吨绿氨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3月2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打造智慧园区,实现产业数字赋能。加快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化工产业融合,不断增强石化化工过程数据获取能力,畅联生产
北极星环保网获悉,3月21日,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天津市石化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底,本市石化化工行业基本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和高端产品保障能力强、结构布局科学、绿色安全低碳的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打造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带动周边区域及相关产业
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江苏省自然资源厅江苏省生态环境厅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江苏省交通运输厅江苏省应急管理厅联合印发《江苏省化工园区认定工作实施细则》。其中规定,A项均符合要求的原化工园区、原化工集中区建议统一认定为化工园区。A项中有一项不符合要求的建议认定不合格,限期整改。省工业和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3月2日,遂宁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聚焦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的通知。《措施》指出,推动重点产业提速发展,加快建设“锂电之都”,围绕锂电产业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开展强链补链稳链,促进全产业链协同发展。奋力打造“东方气
2月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布广东省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氢能方面指出:制定氢能、储能、智慧能源等产业发展规划,打造大湾区氢能产业高地。发挥技术研发和产业示范先发优势,加快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全产业链布局。探索开展非高炉炼铁、氢能冶炼、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一体化等低碳冶金技术试点
10月24日,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公布2022年浙江省化工重点监控点,包含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等15家公司。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厅浙江省生态环境厅浙江省应急管理厅关于公布2022年浙江省化工重点监控点的通知各市经信局、生态环境局、应急管理局:根据《浙江省化工重点
近日,天津市人民政府、甘肃省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天津市与庆阳市对口合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规划》)的通知。《规划》指出,加强能源领域合作开发。加强庆阳市与天津市工业园区、能源化工企业合作,在石化领域大力实施建链、补链、强链、延链行动,实施一批重大工程,推动石油、煤炭、天然气化
日前,山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山东省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组织做好2023-2024年度水泥常态化错峰生产工作的通知》称,要求全省水泥熟料企业所有的熟料生产线(含特种水泥熟料生产线天。通知要求,强化舆论引导。利用传统媒体、新型媒体等各种渠道大力宣传错峰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同志生平中国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第十七届、十八届、十九届中央,国务院原总理同志,因突发心脏病,经全力抢救无效,于2023年10月27日0时10分在上海逝世,享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升湖南煤电行业清洁高效高质量发展水平,近日,湖南能源监管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电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进一步加强煤电节能减排监管。《通知》通报了近期在煤电领域发现的典型问题,要求全省煤电企业举一反三,全面开展自查自纠。同时,依
近年来,碳中和是一个热门线排放已经成为世界的基本难题之一。2015年《巴黎气候协定》规定将气温上升限制在2℃以内,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国采取了严格的法规和排放标准。现阶段国内大部分的污水处理厂仍不能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随着国家和地方采取越来越严格的排污标准,我国现有老式污
为进一步加强煤电节能减排监管,根据《节约能源法》《大气污染防治法》以及能源监管统计报表制度等相关规定和要求,福建能源监管办汇总统计了2023年前三季度福建省统调燃煤电厂节能减排信息,现予公布。一、总体情况2023年前三季度,福建省统调燃煤电厂加权(下同)平均供电标准煤耗296.33g/kWh,同比
10月27日,国家能源局湖南能监办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电节能减排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煤电企业自查自纠要严格对照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既突出排查烟气排放达标、监测合规性和CEMS系统建设运行等方面的问题,又深入排查煤电升级改造及淘汰落后产能、机组性能指标、能效指标、环保指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北极星输配电网获悉,10月26日,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广州市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典型案例(2023年)的公示。原文如下:广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广州市节能减排技术应用典型案例(2023年)的公示为充分发挥优秀节能减排案例示范引领作用,推动节能减排技术的广泛应用,我委开展了2023年节能减
10月24日,国家能源招标网发布浙江公司北仑电厂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水岛EPC工程公开招标项目招标公告。招标范围为浙江公司北仑电厂一期节能减排改造项目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水岛EPC总承包项目采购,包括水岛区域工艺系统设备、电气、控制、土建、照明、通讯、给排水、
太原市人民政府10月16日发布《太原市十四五节能减排实施方案》,目标到2025年,全市能源消费总量得到合理控制,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强度降低基本目标下降14.5%,激励目标下降16.5%。节能减排政策机制更加健全,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经济社会发展绿色转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0月16日,漳州市人民政府发布关于印发《漳州市“十四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方案》指出,农业农村节能减排工程。推进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开展3个乡村电气化试点,加快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中的应用。
党的十八大以来,北京市深入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对北京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特别是空气质量实现了里程碑式突破,北京的蓝天成为老百姓最有获得感的一件实事。2023年生态环境保护大会进一
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湖北省冶金产业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3-2025年)》,其中提出绿色低碳深入推进。2025年底前全省钢铁企业完成超低排放改造,力争80%以上钢铁产能达到A级环保绩效水平、40%以上钢铁及铜冶炼产能达到能效标杆水平。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2023年底前,推进武汉、襄阳、黄石
北极星电力软件网获悉,10月27日,承德市生态环境局发布关于印发《承德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的通知。《实施方案》指出,加快推动能源结构优化。统筹能源安全和绿色低碳发展,推动能源供给体系清洁化低碳化。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地热
为深入贯彻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的《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实施方案》工作部署,各有关地区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城市、产业园区、典型企业和政策机制等方面,加快推进多领域、多层次减污降碳协同创新,持续提升多污染物与AG真人 AG平台温室气体协同治理水平。生
10月24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生态环境厅联合召开“走在前、勇争先、善作为贯彻落实习考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系列新闻发布会。在发布会上,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级生态环境监察专员罗盛金指出了江西省“积极推动全面绿色转型,推进减污降碳方面”的举措和成效。江西省生态环境厅坚持协同
宁夏回族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宁夏回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发布关于2023-2024年冬春季部分重点工业行业开展错峰生产的通知,2023年11月1日-2024年3月31日期间,全区所有水泥熟料生产企业均要错峰生产150天,时限内未完成错峰生产的天数在2024年底前补足。钢铁、焦炭等行业,由各市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确定错
10月9日,湖南省生态环境厅就《美丽湖南建设规划纲要(2023-2035年)》(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根据文件目标要求,到2027年,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湖南建设成效显著。绿色低碳发展水平明显提升,减污降碳协同推进工作格局进一步优化,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提升,主
为深化排污权交易改革,推动全面绿色低碳转型,10月16日上午,河北省首批排污权租赁签约仪式在邯郸市举行,省生态环境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吴跃,邯郸市政府副市长靳禄兵出席签约仪式并讲话。签约仪式上,磁县金达建材有限公司与邯郸市永年区固达新型建材有限公司签署排污权租赁合同;磁县隆镒建材有限公
三明市生态环境局三明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三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三明市财政局于10月10日联合发布《三明市水泥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方案》,要求新改扩建(含搬迁)水泥项目要达到超低排放水平,鼓励2500吨/日新型干法窑“上大压小”,改造为5000吨/日及以上,同步达到超低排放水平。计划2025年底前,全市
自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后,党中央对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工作高度重视、密集部署,2023年7月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又专门提出要求做出安排。为落实好相关工作,首先需要深刻理解减污降碳协同增效的内涵和意义。笔者认为,就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本身而言,减污是底线,降碳是总牵引,协同是路径和方法,增